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初到美國快餐店打工的店員有一天錯把一小包糖當作咖啡伴侶給了一位很胖的女顧客,結果女顧客很惱火,大聲嚷到:她竟然給我糖!難道還嫌我不夠胖!店員完全不懂減肥對美國人有多么重要,只是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這時女經理聞聲而來,在店員耳邊輕聲說:“如果我是你,就會馬上道歉,并把她所要的東西給她,把錢也退還她。”店員照做了。事后店員等著經理來批評,可是經理卻走進店員輕聲說:“如果我是你,下班后我大概會把這些東西認真熟悉一下,以后就不會拿錯了。”“如果我是你”,代替了粗魯的呵責,嚴厲的批評。讓對方不感到難堪,不感到沮喪,反而有那么點溫暖,有那么點鼓勵。
不是說“批評”也要講究藝術嗎?“如果我是你“這個方式好在將自己放到了對方的位置,這樣雙方情緒就不會對立,溝通就容易了。餐廳女經理對店員的批評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管理人員要講究說話的技巧,把握批評的藝術。我想,教育學生不也應該如此么?我班的谷某在一周以內連續三天遲到,另外兩天都是踩著8點的鈴聲進課堂。這不,雙休日回來后的第一天,他又遲到了,看見我站在教室的門口,他只好停下腳步,無奈地低下頭等著我批評,但我輕聲地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早晨不能按時到學校,我會及時向老師說明原因,免得讓老師擔心。”“我家的鬧鐘壞了。”他低聲地說。“原來是是鬧鐘壞了。如果我是你,我就會提醒家長及時修理或更換,不能耽誤了上學的時間,你認為這樣做好不好?”“老師,我知道應該怎么做了,沒有及時向您說明原因是我不對。”他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
經過短短的幾句話,學生一下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態度誠懇地承認了錯誤。我想,目的可能達到了。果然,從那天之后,他都能按時到校,不再遲到了。說起這個谷某,教過他的科任老師都知道:腦瓜挺靈,但學習懶惰,聽課走神,作業不按時完成,作業字跡十分潦草,成績也很不理想。以前我對他嚴厲地批評過、責罵過,也靜靜地講過道理、談過心,但效果都不佳。臨近期末的他,學習數學的勁頭足了,課上發言積極踴躍,課后作業能夠保正質量。這不,在進行總復習的乘除法計算時,我找他談了一次話:“馬上就要進行數學單項檢測了,如果我是你,我會把自己這一段時間里學習的所得、所獲,盡最大的努力發揮出來,用成績來證明自己其實是最棒的!老師相信你!”“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口算和計算全是b等,我太高興了。”“老師,這張卷子什么時候給家長簽字?”在他高興之余,我趁機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將一鼓作氣,爭取次次都取得好成績。”“老師,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到!”這一番話,使我倍感欣喜。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悅,期末綜合語數都及格了。
現在我明白了,在和各種各樣的學生打交道中,不但要講究講話的技巧、批評的藝術,而且在講話的時候,要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教師把自己的位置放高了,就會盛氣凌人;位置放低了,就會唯唯諾諾。“如果我是你”,這是一個平等位置,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效果還不錯。老師們,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