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學校生活中的禮儀規范
一、入校、出校禮儀
1、出入校門時,騎自行車的同學應主動下車,推車出入校門。
2、所有同學均應按學校要求著校服、戴校徽,共青團員佩帶團徽。
3、所有同學均應整理好衣冠服飾。標準:a、頭發,不染不燙,男同學頭發長度前不齊眉,側不齊耳,后不齊領。b、衣服紐扣或拉鏈扣好或拉好。
c、不化妝,不佩戴首飾。d、不留長指甲,不紋身,男生不留胡子,女生不穿高跟鞋。
4、尊重門衛和執勤師生,自覺接受他們的檢查。如有失誤,應虛心誠懇地接受他們的批評教育,不許有粗暴言行,更不可頂撞。
二、課堂禮儀
1、全班同學在鈴響前兩分鐘,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同時用標準坐姿等候老師。
2、老師走上講臺后,值日班長呼“起立”,全班同學用立正姿勢站立,并向老師齊聲問好:“老師好”。
3、老師回以30度左右鞠躬禮,并答“謝謝”或“同學們好”。
4、遲到同學應輕呼“報告”,征得上課老師同意后方可進入。
5、遵守課堂紀律是禮貌的行為之一。課堂紀律好,會使教師感到自己的勞動受到尊重,會有一種親切感和欣慰感。在一種安靜的環境中,老師的思路會越講越順,教學水平會發揮到最佳狀態。
反之,如果紀律不好,會使老師從內心感到沮喪,失落,教學思路被打斷,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遵守課堂紀律,也是對其他同學不尊重,因為會直接影響其他同學接受知識。
6、上課不得吃任何東西,喝水等。
7、學生發言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后起立發言,不可在座位上七嘴八舌發言。
8、答問時,站姿、表情大方,不搔頭弄姿,更不做滑稽動作引人發笑。說話吐字清楚,聲音清晰,讓老師和同學都能聽清楚。
9、別人回答問題時,不隨意插話;倘若別人答不上或答錯,不可起哄,不可諷刺譏笑。
10、對老師講述的內容有異議時,應下課后單獨找老師交換意見,共同探討。如果必須提出,要注意場合與方式,態度要誠懇,謙虛恭敬,不可擾亂課堂秩序,影響老師的教學。
1
2、下課鈴響后,由值日班長呼“起立”,全班同學起立向老師道:“老師再見”,老師還禮:“同學們再見”。然后下課。下課后,應讓老師先行。
1
3、體育課應在預備鈴響前由體育委員整好隊,等候老師到來。
1
4、所有的實作課均應在預備鈴響前進入實作室,做好上課準備,其他與前同。
三、升(降)旗禮儀
1、集體升旗儀式一般在星期一早晨或重大紀念日舉行。
2、升旗集合音樂奏響后,迅速到指定位置站好,做到端正肅立,隊列整齊,切忌嬉笑和東張西望。
3、主持人宣布“升國旗、奏國歌”時,用標準姿勢站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應行隊禮。
4、路過其他單位,正遇升國旗時,也應立即停止走路,立正,行禮,等升旗完畢后方可行走。
5、降旗儀式一般在星期五課外活動進行。正遇降旗時,在凡能看到國旗的地方,均應停止一切活動,立正,行禮。待降旗完畢后方可自便。
四、集會禮儀
1、會前。a、遵守時間,最好提前幾分鐘到達會場以保證集會準時進行。b、行動迅速,不懶散拖拉,不勾肩搭背,不隨便談笑,更不可高聲喧嘩,要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
集合要努力做到“快、靜、齊”,按指定地點就座或站立。
2、會中。a、不隨便走動和發出聲響,因為這會影響報告人的情緒,也分散了在場聽眾注意力,破壞會場氣氛,同時也影響集體榮譽。b、有人上臺報告、演出、領獎等,應熱烈鼓掌,如臺上人員有所失誤,不可鼓倒掌、喝倒彩,起哄。
c、不竊竊私語,不看書、不看報、不吃零食,不做其他與大會無關的事。
3、散會。a、主持人未宣布散會,不得離開會場。b、宣布散會后,應按主持人要求有秩序地退場,既不混亂擁擠,又充分體現了自身良好素養。
c、愛護公共財物,把自己的凳子搬進教室,椅凳做到不與建筑物或其他物品碰撞,更不允許在地上拖行。
五、進教室辦公室禮儀
1、進門前先輕呼“報告”,待老師允許后,用標準規范的行姿進入辦公室。
2、和老師交談時,敬語在前,語調輕柔,交談過程中站姿或坐姿,姿態端正,雙目凝視老師的眼鼻三角區,認真和老師交談,不頂撞老師。
3、不可隨意翻閱老師的資料。
4、離開辦公室應主動向老師說再見或敬禮致謝。
六、教學區禮儀
1、上下樓梯靠右行,應做到“三輕”,即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遇見來賓或教師應主動問好,還應做到禮讓,不可搶道,靠右退讓。
2、保護教室、樓道、校園的整潔;進入圖書館、閱覽室要保持安靜;不在教室和樓道內追逐喧嘩,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愛護課桌椅、校舍和公物,用學校的公物及時歸還,損壞公物照價贈償。第二部分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規范
一、文明用語
1、生活中應說文明語平時見面時要運用見面語——互問“您好”;“老師好!”不同時間見面時要運用問候語——互問“您早”、“早安”、“早晨好”、“晚安”;有求于人家時要運用祈求語——“請問”、“請幫忙”、“麻煩您”;當別人給以幫助時要運用感謝語——“謝謝”、“請多費心”;當對方向您道歉或道謝時要運用謙虛語——“別客氣”、“沒什么”;當有愧于人時要運用致歉語——“對不起”、“失禮了”、“請原諒”、“很抱歉”、“打擾了”、“不好意思”;當您向別人慰問時要運用慰問語——“身體好嗎”、“很久不見了”;當分別的時候可運用告別語——“再見”、“請再來”、“慢走”、“走好”。
2、交往中對人用敬語如:求人解答——“請問”;請人指點——“賜教”;托人辦事用——“拜托”;訪問別人用——“拜訪”;探望別人用——“拜望”;讀人文章用——“拜讀”;賓客來到用——“光臨”;請人勿送用——“留步”;勸告別人用——“奉勸”。
二、文明待客
1、會見客人要儀容整潔,不應穿睡衣或廚房圍巾等接待客人;
2、客人進門應備茶讓座,致以問候;
3、對年長的客人,更應禮貌周到;
4、久不見的親友來訪,理應挽留,共同用餐;
5、如果客人來訪恰好你有急事想辦,不妨向客人說明;
6、與客人交談時,不要頻繁地看表,以免客人生疑;
7、如果來客不是自己的客人也應主動招呼、接待;
8、客人告辭,應婉言相留,待客人起身,再起身相送;
9、若是年長的長輩或幼兒應挽扶相送或送到就近車站;
10、如果客人有事相托,只要能力允許,就應愉快接受,盡力辦妥。
三、文明購物
1、購買商品時要用懇切、禮貌語言招呼售貨員或服務員,不要“喂、喂”叫人,更不能盛氣凌人,用命令式的語氣說話;
2、營業員正在為別人服務時,應在旁稍等片刻,不要急于招呼;
3、挑選商品要預先考慮,應盡量避免售貨員的無效勞動;
4、遇到態度不好的營業員,要耐心說理,也可提出意見;如果自己違反了商店規定,要主動道歉;
5、遇到有急事的其他顧客應主動給予照顧;
6、當購物完畢,離開柜臺時,應向營業員道謝;
7、自覺保持商店的環境衛生,不要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
四、文明乘車
1、自覺排隊,購票上車;
2、為老弱病殘、孕婦和小孩讓座;
3、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
4、不帶危險易燃爆炸物品上車;
5、主動配合司乘人員維護車上的公共秩序。
五、遵守公共秩序,行事文明
1、遵守與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個人行為不影響打擾別人。
2、遵守交通規則,不違章騎車,過馬路走人行橫道,行走走人行道,不翻越圍墻或欄桿。
3、愛護公共設施、文物古跡。愛惜莊稼、花草、樹木,珍惜有益動物和保護生態環境。
4、參觀游覽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肅穆。
5、做文明觀眾,觀看演出和比賽時,不起哄滋擾,結束時鼓掌致意。
6、尊重外地人,遇有問路,認真指引。第三部分家庭生活中的禮儀規范
1、外出到家時,向父母長輩打招呼,未經家長同意,不得在外留宿。
2、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講究衛生,不隨便在外面買東西吃。
3、對長輩有意見有要求時,有禮貌地提出,不耍脾氣,不頂撞。
4、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與父母交流。
5、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關心照顧體諒其他家庭成員。
6、生活有規律,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基本禮貌、禮節、儀態訓練要求
一、見面禮基本要求:面帶微笑
1、遇見老師或長輩應面帶微笑,立正站好向老師或長輩行少先隊隊禮,并問候“老師好”、“老師早”、“××好”、“××早”。
2、同學之間相遇,應互相問候“你好”、“你早”。
二、校園用語基本要求:堅持使用普通話,不說粗話、臟話,對人處事彬彬有禮。早上:“您好”“您早”“早上好”平時:“請”“對不起”“沒關系”“謝謝”“麻煩你了”“很抱歉”“老師好”放學:“再見”“一路走好”“回頭見”
三、站姿
(一)標準站姿
1、脖頸挺直,頭頂上懸;
2、雙目平視前方;
3、兩肩放松,氣下沉、自然呼吸;
4、兩臂放松,自然下垂于體側,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彎曲;
5、脊椎、后背挺上,挺胸收腹肌,臀大肌微收縮并向上提,臀、腹部前后相夾;
6、兩腿并攏立直,髖部上提;
7、兩腳跟相靠,腳尖分開45度左右,身體垂心在腳掌腳弓上;常見幾種站姿
1、垂手式,基本同于標準站姿;
2、握手式,兩手在腹前部交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女生的腳后跟并攏,腳尖分開45度至60度。男生的腳要分開,距離略同肩寬。
3、背手式:兩手背后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腳的姿勢同握手式。
(二)應避免的站姿:控脖、歪頭、斜肩、弓背、挺腹、撅臀、曲腿;叉腰、兩手抱胸或手入衣袋;身體依靠物體站立;身體晃動或腳抖動等。
四、坐姿
(一)正確的坐姿標準坐姿:入座時輕而緩,即款款走到座位前;如果從椅子后面靠近椅子,應從椅子左邊走到座位前;入座時要輕穩,背向椅子,右腳稍向后撤,使腿肚貼到椅子邊;上體正直,輕輕坐下;入坐后,雙腳并齊,手自然放在雙膝上或椅子扶手上;坐穩后,人體重心向下,腰挺直,上身正直,雙膝并攏或微微分開(兩腳間距離不超過肩寬)并酌情向一側傾斜;女子入座后,雙腳、腳跟都要靠攏。沙發坐姿:挺胸、直腰,兩腿垂地或微內收,兩膝和兩腳并攏,臀部坐在沙發的13或23處,背部不靠沙發,兩手自然彎曲,手扶膝部或交叉入于大腿中前部或一手放于大腿,一手放于沙發扶手上。坐椅子,體態要求同上,臀部可坐椅子的后部,背部與椅背平行。
(二)應避免的坐姿“4”字型架腿、晃腳尖、腳有節奏折敲地面;兩膝分得很開、腿伸得很遠;起坐過猛,弄得座椅亂響;上身不直,左右搖晃;雙腳藏在椅子下或勾住凳腿。
五、走姿
(一)正確的走姿標準走姿:上體正直,挺胸收腹,精神飽滿;抬頭,下巴與地面平行,雙目平視前方,面帶微笑;跨步均勻,兩腿之間距離約一只腳對一只半腳;步伐穩健,自然,有節奏感;走路要用腰力,腰適當用力向上提;身體重心稍向前;邁步時,腳尖可微微分開,但腳尖腳跟與前進方向近乎一直線,避免“外八字”或“內八字”邁步;兩臂放松,兩手前后自然協調擺動,手臂與身體的夾角一般在10度至15度。不同的場合,步態要有所區別,要同現實的情況相一致。在室內走,要輕而穩;在花園里散步,要輕而緩;在閱覽室和病房里,要輕而柔;在婚禮上,要歡快、輕松;在喪禮上,則要沉重、緩慢。
(二)應避免的走姿:步子太大或太小;雙手插入褲兜;雙手反背在背后。
六、鞠躬禮:脫帽、立正,雙目注視前方,面帶微笑,身體上部向前傾斜15度或30度左右。
七、致意禮:施禮者向受禮者用嫣然微笑,點頭微笑,眨眼微笑,揮手微笑等方式表達友好與尊重。隨著現代生活的加快,致意禮已成為一種日常交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禮節。
八、握手禮:行握手禮時,兩人的手掌都處于垂直狀態,距受禮者約一步,上身稍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與受禮者握手,應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說敬語或問候話,并上下微握兩三下,禮畢即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