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bù dàng chē
基本解釋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安步當車的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進宮來。
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
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蜀,走過來!”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么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卑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后您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于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步當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萬馬奔騰 |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