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頭爛額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基本解釋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焦頭爛額的典故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許多鄰居和親友都前來祝賀,人們紛紛稱贊這房子造得好。主人聽了十分高興。但是有一位客人,卻誠心誠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廚房里的煙囪是從灶膛上端筆直通上去的,這樣,灶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落到房頂上引起火災。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與煙囪之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這樣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煙囪。)頓了一頓,這個客人又說:“您在灶門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這樣也很危險,還是搬遠一點好。”(即“徙薪”,徙:移動,搬遷,薪:柴草。)
主人聽了以后,認為這個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興。當然,也就談不上認真采納這些意見了。
過了幾天,這棟新房果然由于廚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鄰右舍,齊心協力,拼命搶救,才把火撲滅了。主人為了酬謝幫忙救火的人,專門擺了酒席,并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請到上座入席。惟獨沒有請那位提出忠告的人。這就叫作:焦頭爛額座上賓,曲突徙薪靠邊站。
這時,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幫助救火的人都請來了,可為什么不請那位建議您改砌煙囪,搬開柴草的人呢?如果您當初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就不會發生這場火災了。現在,是論功而請客,怎么能不請對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請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聽了以后,幡然醒悟,連忙把當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請了來。
后來,人們根據這則故事,概括出“曲突徙薪”和“焦頭爛額”兩個成語。用“曲突徙薪”來比喻凡事要早作準備,防患于未然;用“焦頭爛額”來形容狼狽窘迫的處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焦頭爛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國中之國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全科人兒 |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青云直上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偶一為之 | 宋 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 |
信以為真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