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異己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o chú yì jǐ
基本解釋排擠、消除與自己意見不同或非本集團的人。
出處毛澤東《蔣介石在挑動內(nèi)戰(zhàn)》:“這樣的敵我倒置,真是由蔣介石自己召供,活畫出他一貫勾結(jié)敵偽,消除異己的全部心理了。”
暫未找到成語消除異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消除異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逴俗絕物 | 清·周亮工《書影》第五卷:“吾無務(wù)為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趨向。”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起兵動眾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華敷傳》:“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jīng)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