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之悲的成語故事

拼音niú shān zhī bēi
基本解釋在牛山上發出的悲嘆。譏諷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牛山之悲的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呂杵臼是一個生活奢侈又貪圖享受的君主,他帶丞相晏嬰及大臣國惠子、高昭子去牛山山頂游玩,面對都城臨淄,齊景公大發感慨,要是自己長生不老永遠統治下去該多好,說罷流起了眼淚,大臣隨聲附和,晏嬰覺得可笑。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牛山之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水至清則無魚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龍騰虎躍 |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