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父與子》一書中的其中一幅連環畫,共有9幅小圖。圖畫的內容是:父親把飯煮焦了,兒子不想吃,父親就訓斥他。
兒子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將飯倒給狗吃,看它有什么反應。只見這只狗聞了一下,覺得味道不行,把飯都踢翻了。這表示,夠也不愛吃。父親見到后,也把飯倒掉了,然后與兒子去餐廳吃了一頓好飯。其實,為什么不可以換位思考,為什么要將狗的反應作為我們做事的指導?我想說,我們應當轉換一下思路。就如另一篇文章,《轉換一下解決問題的思路》,其主要內容是:一個剛退休的老人,回到寧靜的老家,想在那兒寫些回憶錄,打發自己的晚年生活。剛開始還不錯,但有一天,三個男孩在旁邊將幾只破垃圾桶當球踢。老人受不了這噪音,于是跟年輕人談判說:“我喜歡看你們踢桶玩,現在給你們每人每天一塊錢。”于是三個男孩很高興。過了三天,老人對他們說:“對不起,從明天起,只能給你們每人五毛錢。”
他們雖然不高興,還是答應了。又過了一星期,老人對他們說:“最近沒錢了,每天只能給兩毛錢。”“兩毛錢!”一個男孩臉色發青,“不干了。”從此,老人有過上了安靜的日子。老人就是利用年輕人的逆反心理,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真正目的。若不是這樣拐彎抹角,而是以言相斥,男孩們則會更加調皮難纏。有時候,不妨轉換一下思維,一種方法用到底,只會讓自己陷入死胡同。所以,在生活、學習中,我們遇到難題時,只要能換不同的角度靈活思考,就容易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