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木桶的容量大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
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囊
?先來講一個故事吧,一個著名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從來沒有工作的經驗,他一直為他的學習成績感到自豪,當他踏出學校校門的那一刻,他就滿懷希望相信在今后一定會找到一個高新高待遇,適合自己的的工作。帶著自己的文憑他滿懷信心的走進了一家外企公司,公司的管理人員對于他的學歷,文憑很是滿意,于是和他談了談工作范圍與一些工作待遇方面的事情,可是在談過之后雙方都不滿意對方的要求,身為著名大學本科生的他一向成績優異,對于這家公司給他提出的薪水待遇覺得不可理喻。而公司方面對于這個年輕人的態度和要求很是不解,甚至于覺得有些荒謬!于是他氣憤的離開了這家公司。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多月過去了,這位大學生還是沒能找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這一個月內連續的碰壁,讓他也漸漸的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他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都是一只在漏水的木桶。他在碰壁中反省了自己,也在一些前輩的話語當中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于是他把自己的期望值放低了,過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他被錄取的那一霎那,他有些興奮也有些失落,為什么當初不把要求再抬高點囊
!可是很快,再后期的工作中他發現自己的不足很多,與同事們相比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太大太大。他也漸漸的對自己能持有這么多薪水而感到滿意。他了解了當初的他不是把要求放低了,而是把要求放在了一個現實的水平線上。
再后來的幾年里他成功了,成為了一名著名企業的領航人。而他也深深的明白,不管那個“木桶”是有多么的破,多么的不可修復。但是為了你的人生,你的夢想你必須不斷地去修復它,不斷地去發現它的漏洞,不斷地去完善它。
是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們一生難以辦到的,但是又是我們不得不去做的。有得總有失,但是同樣你只要用心的去付出了,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的。我們不一定要把那只人生的“木桶”修好,修的滴水不漏。
但是我們一定要不斷修復它,不斷發現它的缺點,不斷和完美的它拉近距離。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