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古城
秋晚登古城。唐代。李百藥。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
[唐代]:李百藥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
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
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
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
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
霞景煥餘照,露氣澄晚清。
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
這是一首登臨懷古之作。首聯“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緊扣題目,直抒胸臆。日暮時分,四野幽暝,縱目遠望,路途還很遙遠,詩人在悵然間,登臨蒼涼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開篇詩人就借眼前實景的描寫,渲染了一種蕭瑟凄寂的氛圍。正所謂“樵童牧豎,并皆吟諷”。他同類題材創作,如《郢城懷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總轡臨秋原,登城望寒日。”都類此。
中間三聯由首聯生發,寫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次聯“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衰敗的城墻頭,晚歸的鳥雀、烏鴉聚集在一起悲鳴著,不時又陣陣驚起,“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城下灌木叢的上空,升起裊裊炊煙。“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遠處,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陽的余照,原野的露氣洗凈了傍晚的昏暝,顯得明媚一些。詩人內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緩解。但一個“余”字,一個“晚”字,仍然抑郁著寫景抒情的基調:“霞景”雖明艷,但畢竟是“余照”;“露氣”雖清新,但畢竟是“晚清”。
經過中間三聯寫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鋪墊,詩就自然地過渡到尾聯的強烈抒情:意謂:肅殺的秋風固然可以使萬物凋敗,而我的心志豈能就此消失!結得極妙,呼應首聯,如果說開始的“悵然臨古城”,只是詩人淡淡的自我喟嘆,抒發內心的惆悵落寞,那結束的“此志安可平”卻是詩人對現實的強烈抗議。
此詩風格剛健,語言洗練,與魏征的《述懷》、虞世南的《結客少年場行》都是初唐詩壇不可多得的佳篇。
唐代·李百藥的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
...〔
? 李百藥的詩(28篇) 〕
唐代:
韓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龍笛遠吹胡地月,
燕釵初試漢宮妝。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豔陽。龍笛遠吹胡地月,
燕釵初試漢宮妝。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淩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
歐大任
下馬嚬呼濁酒瓶,西游賓客在黃亭。布衣誰敢輕朱建,木榻空羞老管寧。
舞罷長虹秦氣紫,頭來明月楚天青。君看汝潁千秋會,曾為何人一聚星。
下馬嚬呼濁酒瓶,西遊賓客在黃亭。布衣誰敢輕朱建,木榻空羞老管甯。
舞罷長虹秦氣紫,頭來明月楚天青。君看汝潁千秋會,曾為何人一聚星。
明代:
楊士奇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
宋代:
趙蕃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
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
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唐代:
張喬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岳云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嶽雲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
明代:
張天賦
腳債百年渾未定,煙花六合卻無涯。佳山麗水隨情款,晴日和風納歲華。
啼鳥立梢春對語,游魚到處水為家。羅浮還憶醉仙子,紅臉朱唇襯晚霞。
腳債百年渾未定,煙花六合卻無涯。佳山麗水隨情款,晴日和風納歲華。
啼鳥立梢春對語,遊魚到處水為家。羅浮還憶醉仙子,紅臉朱唇襯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