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樂·秋懷
普天樂·秋懷。元代。張可久。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元代]:張可久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譯文
究竟是為誰這樣辛苦奔波?莫非是命中注定。西風蕭瑟瘦馬顛簸,落月下書卷伴一盞昏燈。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紅葉滿山吳江凄冷。為那兩字功名,歲月匆匆不饒人,鏡中人已白發頻添。垂釣的嚴光,思戀莼羹的季鷹,定會笑我飄零。
注釋
西風驛馬:指在蕭瑟西風中驅馬奔忙。
吳江:即松江,為太湖最大的支流。
釣魚子陵:指拒絕漢光武帝征召隱居垂釣的嚴光。
思莼季鷹:張翰,字季鷹。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可久是一個始終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負的失意者,這首《普天樂·秋懷》就是他自覺歲月銷磨而功名難遂的悲嘆。
這篇作品講究格律、辭藻,用典較多,文詞工巧婉約,頗能體現“小山樂府”的特色。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 〕
明代:
邊貢
公昔較我藝,弱冠舉于鄉。公子復青年,探花冠群芳。
浩蕩云中衢,接羽相翱翔。思公不可見,斷絕我中腸。
公昔較我藝,弱冠舉于鄉。公子複青年,探花冠群芳。
浩蕩雲中衢,接羽相翺翔。思公不可見,斷絕我中腸。
明代:
鄧云霄
據地酣歌笑四豪,詩情酒態憶吾曹。坐來夜雨衙齋冷,望去春風馬首高。
白眼未清游俠骨,朱弦寧向眾人操。燕臺重價需千里,莫問囊中金錯刀。
據地酣歌笑四豪,詩情酒態憶吾曹。坐來夜雨衙齋冷,望去春風馬首高。
白眼未清遊俠骨,朱弦甯向衆人操。燕臺重價需千裡,莫問囊中金錯刀。
:
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
清代:
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
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
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鬥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
清代:
戴亨
溪回蕩云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云根,蒼翠午陰悄。
溪回蕩雲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雲根,蒼翠午陰悄。
:
熊盛元
海底魚游樂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遙聞尺八簫聲起,牽得鄉愁爾許長。
海底魚遊樂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遙聞尺八簫聲起,牽得鄉愁爾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