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唐代。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羽化騎日月,云行翼鴛鸞。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愿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唐代]: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云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愿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遊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複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歎。
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譯文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極目望盡南天。
常聽說有五六仙人,在此游樂。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壇石崖聳立。
白龍降落在陵陽山,黃鶴呼叫子安。
子安的在這里羽化騎黃鶴上日月,乘長風駕云霧,與鴛鸞比翼。
下視茫茫宇宙之間,四海皆是波瀾壯闊。
雙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艱難。
人生百歲,現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預期。
強食的瓜兒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長嘆。
我愿跟隨仙人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注釋
麻姑:道教神話人物。據《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于牟州姑馀山,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生于蔡經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故古時以麻姑喻高壽。民間又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于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流傳。過去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典出漢劉向《列仙傳·陵陽子明》:陵陽子明者,銍鄉人也。好釣魚於旋溪。釣得白龍,子明懼,解鉤拜而放之。后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黃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龍來迎去,止陵陽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馀丈。大呼(山)下人,令上山半,告言溪中。子安當來,問子明釣車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黃鶴來,棲其冢邊樹上,鳴呼子安云:“陵陽垂釣,白龍銜鉤。終獲瑞魚,靈述是修。五石溉水,騰山乘虬。子安果沒,鳴鶴何求!”
鴛鸞:一作“鹍鸞”。
皆波瀾:一作“空波瀾”。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
宋代:
陳宓
經年不見意彌親,來愜相思洗吏塵。
陋邑苦難留上客,好山終是戀高人。
經年不見意彌親,來愜相思洗吏塵。
陋邑苦難留上客,好山終是戀高人。
唐代:
呂巖
尋常學道說黃芽,萬水千山覓轉差。有畛有園難下種,無根無腳自開花。
九三鼎內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不日成丹應換骨,飛升遙指玉皇家。
尋常學道說黃芽,萬水千山覓轉差。有畛有園難下種,無根無腳自開花。
九三鼎內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不日成丹應換骨,飛升遙指玉皇家。
:
周作人
一夜寒燈十首詩,若中作樂有誰知。而今木屋颼颼冷,正是無憂無慮時。
一夜寒燈十首詩,若中作樂有誰知。而今木屋颼颼冷,正是無憂無慮時。
明代:
莊昶
一官老許向南京,遁卦同人萬古情。迂闊自知無一用,祗能開眼看升平。
一官老許向南京,遁卦同人萬古情。迂闊自知無一用,祗能開眼看升平。
:
金鑒才
淇園誰植露中枝,影落滄波有所思。江上綸竿高士釣,庭前竹馬小兒騎。
到階暮色重重積,穿戶斜光寂寂移。莫道已臨天尺五,瀟湘風雨不勝悲。
淇園誰植露中枝,影落滄波有所思。江上綸竿高士釣,庭前竹馬小兒騎。
到階暮色重重積,穿戶斜光寂寂移。莫道已臨天尺五,瀟湘風雨不勝悲。
宋代:
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