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
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宋代。毛滂。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處。
[宋代]:毛滂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處。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雲幽處。
上片首句“一畝清陰”,極言松陰覆蓋面積之廣大;次句“半天瀟灑”,極言松樹之高爽。意此句下綴“松窗午”三字,總括上文,兼點題面,說明以上情景,均為午夢初覺時透過窗口所看到的。“床頭”二句寫近景。屏山,即屏風。“碧帳”,即綠色帳子,古代常稱“碧紗廚”。因為窗外為松陰所籠置,所以室內光線變得非常暗淡,床頭的屏風象是蒙上一層層秋色,床上的碧紗帳子象是一縷縷綠煙。這種景象都是從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處地描寫了松窗下的涼意,切合“午夢初覺”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語宛轉含蓄,詞筆工煉而傳神。
過片由寫景轉向寫人,表達了詞人自身的心懷意緒。詞人午夢方醒,可是松陰籠置之下,又覺得涼意可人,仍然流連夢境之中,心中充滿了似夢似醒的迷蒙之感。結拍三句,寫詞人留戀夢境的景況。此三句為虛寫,句句輕悠縹緲。詞人醒前所夢見的,是來到一個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詞人極善于煉字煉意,“瘦”、“寒”、“冷”諸字,都是精心提煉出來的,把現實中的松窗涼意帶入夢境,又升華為幽靜恬美,富于詩意的境界,從而產生一種引人入勝的情韻。
此詞以清泚的筆觸,將夏日炎炎烈日下詞人高臥松陰下的心懷、意緒表達得頗富詩情畫意,讀來饒有情味,引人入勝。
唐代·毛滂的簡介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
? 毛滂的詩(428篇) 〕
清代:
莊棫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幽情共、綠云低映。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凌波自省。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幽情共、綠雲低映。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淩波自省。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宋代:
郭祥正
暑雨收殘候,秋云結薄陰。山光翠兼紫,水影凈還深。
竹密群鴉入,天空一雁沈。興來搔白首,衰颯愧儒林。
暑雨收殘候,秋雲結薄陰。山光翠兼紫,水影淨還深。
竹密群鴉入,天空一雁沈。興來搔白首,衰颯愧儒林。
近代:
陳匪石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里鄉愁如織。
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裡鄉愁如織。
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
清代:
申颋
昨夜山風急,吹葉驚客館。晨起聞雨聲,未覺妨游覽。
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漸緩。山峰與云峰,出沒渾不辨。
昨夜山風急,吹葉驚客館。晨起聞雨聲,未覺妨遊覽。
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漸緩。山峰與雲峰,出沒渾不辨。
清代:
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宋代:
畢仲連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