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苑春望宮池柳色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唐代。黎逢。 上林新柳變,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煙密,遙憐拂水輕。色承陽氣暖,陰帶御溝清。不厭隨風弱,仍宜向日明。垂絲遍閣榭,飛絮觸簾旌。漸到依依處,思聞出谷鶯。
[唐代]:黎逢
上林新柳變,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煙密,遙憐拂水輕。
色承陽氣暖,陰帶御溝清。不厭隨風弱,仍宜向日明。
垂絲遍閣榭,飛絮觸簾旌。漸到依依處,思聞出谷鶯。
上林新柳變,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煙密,遙憐拂水輕。
色承陽氣暖,陰帶禦溝清。不厭隨風弱,仍宜向日明。
垂絲遍閣榭,飛絮觸簾旌。漸到依依處,思聞出谷鶯。
唐代·黎逢的簡介
黎逢,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丁巳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十二人。考官:禮部侍郎常袞。試題為《通天臺賦》,以"洪臺獨存,浮景在下"為韻。黎逢于大歷十一年(776)游長安,與著名詩人韋應物等友善,并互唱和,第二年,應進士科考。開試時因故遲到,便于檐前設席應考,主考官先是覺得奇怪,又譏諷他不知考場規矩,黎逢貌若山野之人,昂然入坐。主考官頗感驚異,以為此人一定胸有成竹,便令人在旁觀看,句句來報,初聞報是"行人徘徊日",又連報數聯,聽后連連稱奇,后拔為狀元。
...〔
? 黎逢的詩(2篇) 〕
宋代:
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
明代:
朱應登
名山隔歲與心期,古寺經過再賦詩。僮仆解裝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鳴澗壑秋生駛,樹隱房櫳日上遲。豈獨有緣參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名山隔歲與心期,古寺經過再賦詩。僮仆解裝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鳴澗壑秋生駛,樹隱房櫳日上遲。豈獨有緣參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
弘歷
九華雙炬照長樓,樓上仙人來往游。今歲看燈有新使,孜孜益凜固金甌。
九華雙炬照長樓,樓上仙人來往遊。今歲看燈有新使,孜孜益凜固金甌。
宋代:
李綱
小童又報雪花飛,深炷爐煙欲起時。淅瀝乍聞經竹葉,飄蕭初看著松枝。
南人共訝何曾見,北顧深顰有所思。牢落無言自搔首,卻驚華發頓成絲。
小童又報雪花飛,深炷爐煙欲起時。淅瀝乍聞經竹葉,飄蕭初看著松枝。
南人共訝何曾見,北顧深顰有所思。牢落無言自搔首,卻驚華發頓成絲。
宋代:
何夢桂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