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帶湖佳處
洞仙歌·帶湖佳處。宋代。楊炎正。 帶湖佳處,仿佛真蓬島。曾對金樽伴芳草。見桃花流水,別是春風,笙歌里,誰信東君曾老。功名都莫問,總是神仙,買斷風光鎮長好。但如今,經國手,袖里偷閑,天不管、怎得關河事了。待貌取、精神上凌煙,卻旋買扁舟,歸來聞早。
[宋代]:楊炎正
帶湖佳處,仿佛真蓬島。曾對金樽伴芳草。見桃花流水,別是春風,笙歌里,誰信東君曾老。功名都莫問,總是神仙,買斷風光鎮長好。但如今,經國手,袖里偷閑,天不管、怎得關河事了。待貌取、精神上凌煙,卻旋買扁舟,歸來聞早。
帶湖佳處,仿佛真蓬島。曾對金樽伴芳草。見桃花流水,別是春風,笙歌裡,誰信東君曾老。功名都莫問,總是神仙,買斷風光鎮長好。但如今,經國手,袖裡偷閑,天不管、怎得關河事了。待貌取、精神上淩煙,卻旋買扁舟,歸來聞早。
唐代·楊炎正的簡介
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鏜,為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
...〔
? 楊炎正的詩(69篇) 〕
明代:
徐熥
不顧房帷十載恩,竊將靈藥月中奔。楚臺有枕難通夢,漢殿無香可返魂。
夜靜鴛鴦虛錦帳,晝長鸚鵡喚璚軒。小星三五沉何處,垂老青衫濕淚痕。
不顧房帷十載恩,竊將靈藥月中奔。楚臺有枕難通夢,漢殿無香可返魂。
夜靜鴛鴦虛錦帳,晝長鸚鵡喚璚軒。小星三五沉何處,垂老青衫濕淚痕。
宋代:
釋普濟
白鶴五通賢圣,瞥喜瞥嗔無定。
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依然錯認。
白鶴五通賢聖,瞥喜瞥嗔無定。
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依然錯認。
宋代:
周必大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明代:
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
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
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清代:
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
嚙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裡與萬裡,極目何能望。
齧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餘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
劉摰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