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九華山
題九華山。唐代。譚銖。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罷職池陽時,復遭迎送牽。因茲契誠愿,矚望枕席前。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或接白云堆,或映紅霞天。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外景自隱隱,潛虛固幽玄。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色與山異性,性并山亦然。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
[唐代]:譚銖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
罷職池陽時,復遭迎送牽。因茲契誠愿,矚望枕席前。
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
或接白云堆,或映紅霞天。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
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外景自隱隱,潛虛固幽玄。
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色與山異性,性并山亦然。
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
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
罷職池陽時,複遭迎送牽。因茲契誠願,矚望枕席前。
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
或接白雲堆,或映紅霞天。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
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外景自隱隱,潛虛固幽玄。
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色與山異性,性并山亦然。
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
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
唐代·譚銖的簡介
譚銖,唐文學家。一作談銖,吳郡(今蘇州)人。初為廣文生,嘗習佛學。武宗會昌元年(841)登進士第,曾為蘇州鹺院官。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前后,又任池陽地方官,作《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罷職后,游九華山,題詩云:“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歷經仕路沉浮,性轉淡泊。《全唐詩》錄存其詩二首。《全唐文》錄存其文一篇。
...〔
? 譚銖的詩(2篇) 〕
宋代:
劉宰
六樹庭前過屋山,一枝仙桂許高攀。
風云有幸逢千載,里社應先庛萬間。
六樹庭前過屋山,一枝仙桂許高攀。
風雲有幸逢千載,裡社應先庛萬間。
宋代:
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驅馬汴河西,從此遊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魏晉:
張載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
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
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
金朝:
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宋代:
范仲淹
履癸昆吾禍莫移,應天重造帝王基。
子孫何事為炮烙,不念嘻吁祝網時。
履癸昆吾禍莫移,應天重造帝王基。
子孫何事為炮烙,不念嘻籲祝網時。
: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