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復(fù)燃 |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fù):又。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rèn)識。素:從來;昧:不明白;不了解。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三個(gè)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yīng)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 |
玉卮無當(dāng)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dāng):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shí)用。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xiǎn)的邊緣及時(shí)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wěn)的人。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jì)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xiàn)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珠玉之論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dān)。形容關(guān)系密切,同甘共苦。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diào)自然清新。后比喻醫(yī)術(shù)高明。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guī)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yīng)有報(bào)至,故救援耳。”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dāng)?shù)挠眯幕蛐袕健?/td>
|
認(rèn)賊作父 |
把壞人當(dāng)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引領(lǐng)翹首 |
引領(lǐng):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
聰明伶俐 |
伶俐:靈活。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qiá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