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明時節我獨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門戶綠柳隱映。
隔水淡淡煙靄中,看得見佛寺修竹成蔭, 一路上細雨蕭疏, 經過的村莊落花陣陣。
天氣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讓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樓只見天高地迥, 我思鄉念友更容易極度傷心。
回望故家遠在千里以外,滿懷離情別緒又去講給誰聽?
注釋
寒食:寒食節。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謂之寒食。鄭起:宇孟隆,后周時曾任右拾遺、直史館,遷殿中侍御史。入宋,963年(乾德元年)外貶后,未再入任而卒。“侍郎”可能是“侍御”之誤。
清明時節:寒食節后兩日為清明節,故寒食、清明常并舉。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風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掃墓,出郊春游。
柳映門:宋代清明寒食節時有插柳于門上的習俗,《東京夢華錄》卷七、《夢粱錄》卷二均有記載。
修竹寺:長著修長竹子的佛寺。
落花村:飄落花朵的村子。
酒薄:酒味淡薄。
迥(jiǒng):遠。斷魂:這里是形容哀傷至極。
故山:故鄉。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3
3、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興國(976—984)初,楊徽之貶為外官之時。向故人鄭起傾訴“別離心緒”是全詩的主旨。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3
楊徽之簡介
宋代·楊徽之的簡介
楊徽之(921~1000)宋代官員、宋初第一代詩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后周顯德二年舉進士甲科,起家校書郎,集賢校理,累官右拾遺。因文才出眾,曾奉詔參與編輯《文苑英華》,負責詩歌部分。真宗時官至翰林待讀學士。為人純厚清介,守規矩,尚名教,尤惡非道以干進者,后患足疾而卒,謚文莊。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