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yǔ) |
解釋 |
出處 |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fù)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店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梁間存寡燕,樹杪沒慈烏。” |
蒼黃翻覆 | 蒼:青色;蒼黃:青色和黃色;反覆:反復(fù)無常。比喻變化不定,反復(fù)無常。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
重蹈覆轍 |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轍:車輪軋出的痕跡。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xùn);重犯過去的錯(cuò)誤。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fù)循覆車之軌。” |
翻來覆去 | 翻:翻轉(zhuǎn);覆:轉(zhuǎn)回。躺在床上來回翻轉(zhuǎn)身體。形容睡不著覺;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復(fù)。 | 宋 朱熹《朱子全書》:“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覆去,說都如此。” |
覆車之轍 |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xùn)。 |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器滿將覆 | 見“器滿則覆”。 | 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仇鸞談兵之舛》:“不敢具賓主,若兵備則竟隅侍,鸞晏然受之。人謂其器滿將覆矣。” |
覆水難收 | 覆:翻;引申為傾、倒、潑的意思。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難再挽回了。引申為夫妻關(guān)系已經(jīng)斷絕;難以重新結(jié)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何進(jìn)傳》:“國(guó)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
翻天覆地 | 覆;翻過來。使天地?fù)Q了位置。形容變化巨大;徹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105回:“那時(shí),一屋子人,拉這個(gè),扯那個(gè),正鬧得翻天覆地。” |
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轉(zhuǎn)。翻過去是云;翻過來是雨。比喻反復(fù)無常或玩弄權(quán)術(shù)和手段。 | 唐 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全軍覆沒 | 覆沒:船翻沉。整個(gè)軍隊(duì)被消滅。比喻遭到徹底失敗。 | 《舊唐書 李希烈傳》:“官軍皆為其所敗,荊南節(jié)使張伯儀全軍覆沒。” |
天翻地覆 | 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覆:翻過來。 | 唐 劉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誰(shuí)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覆去翻來 |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來回翻動(dòng)身體。 | 宋 趙長(zhǎng)卿《減字木蘭花》詞:“終宵無寐。覆去翻來真?zhèn)€是。屈指歸期。” |
禽困覆車 | 禽獸被圍捕急了,也會(huì)把人的車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無路時(shí)就會(huì)冒險(xiǎn)。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樗里子甘茂列傳》:“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
覆盆之冤 | 翻過來放的盆子,陽(yáng)光照不到里面。形容無處申訴的冤枉。 | 《抱樸子·辨問》:“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zé)三光不照覆盆之內(nèi)也。” |
覆鹿遺蕉 |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mèng)幻而一再失誤。 | 清·王闿運(yùn)《桂陽(yáng)州志序》:“羅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遺蕉,亡猿災(zāi)木。” |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時(shí)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困難和危險(xiǎn)。 | 《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注引《孔子家語(yǔ)》:“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
全軍覆滅 | 整個(gè)軍隊(duì)全部被消滅。比喻事情徹底失敗。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與周兵屢戰(zhàn),俱被陸續(xù)誅滅,復(fù)現(xiàn)原形,大失朝廷體面,全軍覆沒;臣等只得逃回。” |
覆車之戒 |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 《晉書 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jié),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 |
反反覆覆 | 反:翻轉(zhuǎn)。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復(fù)。 | 宋·朱熹《朱子語(yǔ)類·大學(xué)》:“人治一家一國(guó),尚且有照管不到處,況天下之大,所以反反覆覆說,不是大著個(gè)心去理會(huì),如何照管得。” |
翻手為云覆手雨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fù)無常或慣于玩弄權(quán)術(shù)。 | 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為云覆手雨,當(dāng)面論心背后笑。” |
蹈襲覆轍 |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xùn),再走失敗的老路。 | 《宋史·米芾傳》:“芾為文奇險(xiǎn),不蹈襲前人軋轍。” |
背碑覆局 | 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后能復(fù)舊。指記憶力強(qiáng)。 | 《舊唐書 文苑傳上 張?zhí)N古》:“張?zhí)N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shí)務(wù),為州閭所稱。” |
覆宗絕嗣 | 覆宗:傾毀祖廟。指傾覆宗廟,斷絕后代。 | 《隋書·李安傳》:“不意叔父無狀,為兇黨之所蠱惑,覆宗絕嗣,其甘若薺。” |
蹈其覆轍 | 蹈:踩;覆:顛倒;轍:車跡,指道路。重走別人翻車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訓(xùn),重犯別人犯過的錯(cuò)誤。 | 魯迅《致鄭振鐸》:“實(shí)因鑒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園》而恨及創(chuàng)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轍也。” |
覆舟之戒 | 推翻船的教訓(xùn)。比喻失敗的教訓(xùn)。 | 明·陳子龍《陳涉論》:“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
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段。 | 語(yǔ)出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覆蕉尋鹿 |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mèng)幻而一再失誤。 |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舉,視若不二法門,覆蕉尋鹿之徒,尊為無上妙品。” |
覆軍殺將 | 覆:消滅。消滅軍隊(duì),殺死大將。 | 戰(zhàn)國(guó)·齊·孫臏《孫臏兵法·月戰(zhàn)》:“故戰(zhàn)之道,有多殺人而不得將卒者,有得將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軍者,有覆軍殺將者。” |
覆車之鑒 |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 晉 王隱《蜀記》:“公孫述據(jù)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
玄黃翻覆 | 玄黃:天地的顏色,指天地。天翻地覆。形容動(dòng)亂之大。 | 《周易·坤·文言》:“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
鳥覆危巢 | 鳥巢因建于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xiǎn)。 |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yīng)縣道上》詩(shī):“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fēng)。” |
覆地翻天 | 指發(fā)生極大的事。也比喻亡國(guó)。 |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喲,叫一聲覆地翻天。” |
番來覆去 | ①指不斷翻身。②指反復(fù)多次。參見“翻來覆去”。 | 明湯顯祖《紫簫記 勝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里睡來?”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載:承載;覆:傾覆。比喻在平時(shí)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困難和危險(xiǎn),事物有利有害。 |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故喻君為舟,喻人為水,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順?biāo)绖t浮,違則沒。” |
水覆難收 | 覆:翻、傾倒。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難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
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fù)無常或慣于玩弄權(quán)術(shù)。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復(fù)”。 | 《孔子家語(yǔ)·弟子行》:“獨(dú)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shī)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按,《論語(yǔ)·先進(jìn)》:“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yǔ)》本此。 |
覆車之軌 | 軌: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xùn)。 | 漢·陳忠《清盜源疏》:“今公克平禍亂,安國(guó)定家,故復(fù)因前傾敗之法,尋中間覆車之軌,卻冀長(zhǎng)存,非所敢聞。” |
覆宗滅祀 | 宗:祖廟。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廟。滅祀:滅了香火,引申為絕了后代。毀壞宗廟,斷絕后代。亦作“覆宗絕嗣”。 | 漢·張超《誚青衣賦》:“晉獲驪戎,斃懷恭子,有夏取仍覆宗滅祀。” |
并容徧覆 | 廣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之廣。 | 宋 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繼統(tǒng)遵業(yè),以涵煦生養(yǎng),蕃息齊民;以并容徧覆,擾服異類。” |
載舟覆舟 | 載:承載;覆:顛覆;傾覆。民眾如同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guó)家存亡的作用。 | 先秦 荀況《荀子 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
反覆無常 | 指變化不定。 | 《三國(guó)演義》第三三回:“操曰:‘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準(zhǔn)信。’” |
列功覆過 | 羅列功績(jī),掩蓋過錯(cuò)。 | 東漢 班固《漢書 陳湯傳》:“言威武勤勞則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yōu)于齊桓、貳師。” |
覆是為非 | 覆:顛倒。把是顛倒為非,把非顛倒為是。 | 漢·焦贛《易林·豐之鼎》:“讒言亂國(guó),覆是為非,伯奇乖難,恭子憂哀。” |
卵覆鳥飛 | 鳥飛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兩頭空,一無所得。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bào)亦慘矣!” |
覆巢無完卵 | 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huì)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gè)體也不能幸存。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yǔ) 言語(yǔ)》:“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
覆鹿尋蕉 |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mèng)幻而一再失誤。 | 戰(zhàn)國(guó) 鄭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鄭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勝其喜。” |
翻翻覆覆 | 翻:翻轉(zhuǎn);覆:上下位置顛倒。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復(fù)。 | 明·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床上臥了兩個(gè)多月,翻翻覆覆只是不愈。” |
天覆地載 | 覆:蓋;載:承受。象天覆蓋萬(wàn)物,地承受一切一樣。比喻范圍極廣大。也比喻恩澤深厚。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 |
器滿則覆 | 亦作“器滿將覆”。容器滿溢,則將傾覆。比喻事物發(fā)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huì)向相反方面轉(zhuǎn)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dǎo)致失敗。 | 《新唐書·蘇安恒傳》:“物極則復(fù),器滿則覆,當(dāng)斷不斷,將受其亂。” |
覆雨翻云 | 比喻反復(fù)無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變幻莫測(cè)。 | 明 何景明《長(zhǎng)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長(zhǎng)久,覆雨翻云亦隨手。” |
云翻雨覆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態(tài)反復(fù)無常。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三反四覆 | 反復(fù)無常。 | 清·蔣士銓《空谷香·殺艙》:“阿呀!這廝三反四覆,可惱,可惱。” |
覆舟載舟 | 覆:顛覆;載:承載。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guó)家興亡。 | 戰(zhàn)國(guó)·趙·荀況《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
雖覆能復(fù) | 覆:翻倒;復(fù):復(fù)原。雖然已經(jīng)翻倒,但還能復(fù)原。后也指反復(fù)無常的手段。 | 《鬼谷子 飛箝》:“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覆,不失其度。” |
覆巢毀卵 | 覆:翻倒。巢:鳥窩。毀:破壞。卵:蛋。翻倒了鳥窩,打破了鳥蛋。比喻整體毀滅了,各部分都不復(fù)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傾卵”、“覆巢無完卵”。 | 戰(zhàn)國(guó)·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應(yīng)同》:“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 |
覆海移山 | 翻轉(zhuǎn)大海,移動(dòng)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阿修羅眾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須彌福德強(qiáng),平扶日月感神煞。” |
覆盂之安 | 像覆置的盂那樣安穩(wěn)。比喻穩(wěn)固,不可動(dòng)搖。亦作“覆盂之固”。 | 漢·韓嬰《韓詩(shī)外傳》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綏如安裘,晏如覆盂。” |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hù)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孫卿子》:“孔子對(duì)魯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不危焉。’” |
覆醬燒薪 | 指著作無價(jià)值或不受重視。 | 康有為《與菽園論詩(shī)》詩(shī):“吟風(fēng)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