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侮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同“內憂外患”。
出處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霸踞關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內憂外侮侵尋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基礎信息
拼音nèi yōu wài wǔ
注音ㄋㄟˋ 一ㄡ ㄨㄞˋ ㄨˇ
繁體內憂外侮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旁若無人(意思解釋)
- 懸而未決(意思解釋)
- 嚴刑峻法(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氣充志驕(意思解釋)
- 臭名遠揚(意思解釋)
- 秣馬厲兵(意思解釋)
- 敏而好學(意思解釋)
- 視微知著(意思解釋)
- 簡明扼要(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鐵面無私(意思解釋)
- 撈一把(意思解釋)
- 飛檐走壁(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釋)
- 鐵樹開花(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離奇古怪(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鷸蚌相爭(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湖海飄零(意思解釋)
- 除惡務本(意思解釋)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釋)
※ 內憂外侮的意思解釋、內憂外侮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服牛乘馬 | 役使牛馬駕車。 |
高蹈遠舉 | 意為隱居避世。 |
坐薪懸膽 | 坐臥在柴草上,懸膽嘗其味。比喻刻苦自勵,奮發(fā)圖強。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反求諸己 | 諸;之于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當仁不讓 |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
餓虎吞羊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節(jié)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白發(fā)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fā)花白。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jié);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wèi)國家,使國家安定穩(wěn)固。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戰(zhàn)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yè)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