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逆而送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逆:迎。目逆:眼睛迎著當面走過來的人。眼睛注視著迎來,注視著送走。形容對所見的人十分關注或敬佩。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
例子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43章:“五日,學生五千余人身背包袱出發,沿途市民淚眼模糊地目逆而送……”
基礎信息
拼音mù nì ér sòng
注音ㄇㄨˋ ㄋ一ˋ ㄦˊ ㄙㄨㄥˋ
感情目逆而送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行注目禮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釋)
- 奇花異草(意思解釋)
- 嚴刑峻法(意思解釋)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意思解釋)
- 四書五經(意思解釋)
- 進本退末(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安步當車(意思解釋)
- 花言巧語(意思解釋)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信以為真(意思解釋)
- 融會貫通(意思解釋)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轟轟烈烈(意思解釋)
- 藥石無效(意思解釋)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橫拖倒扯(意思解釋)
- 絕路逢生(意思解釋)
- 高步通衢(意思解釋)
※ 目逆而送的意思解釋、目逆而送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上氣不接下氣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
大名鼎鼎 | 鼎鼎:聲威盛大的樣子。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體恤入微 | 同“體貼入微”。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平淡無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么顯著的、出色的地方。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容。 |
勤學苦練 |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困獸猶斗 |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斗:搏斗。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