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自尊大的成語故事

拼音wàng zì zūn dà
基本解釋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過分地;尊:高貴。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妄自尊大的典故
是馬援,字文淵,茂陵人。東漢初年,劉秀做了皇帝,稱光武帝。當時,政權雖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統一,各路豪強憑借自己的軍隊,各霸一方,各自為政。在各路豪強中,公孫述最為強大,他在成都稱帝。為此,在隴西一帶稱霸的隗囂,派了馬援去公孫述處探探情況,以商討如何能長期地割據一方。馬援在隗囂手下,是個很受器重的將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為公孫述是他的同鄉,早年又很熟悉,所以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敘日說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孫述聽說馬援要見他,竟擺出了皇帝的架勢,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許多侍衛站在階前,要馬援以見帝王之禮去見他,并且沒說上幾句話就退朝回宮,派人把馬援送回賓館去了。接著,公孫述又以皇帝的名義,給馬援封官,賜馬援官眼。對此,馬援當然很不愉快,他對手下的人說:“現在天下還在各豪強手中爭奪,還不知道誰勝誰敗公孫述如此大講排場,自以為強大,有才能的人能留在此與他共同建立功業嗎?”馬援回到隗囂處,對隗囂說;“公孫述就好比井底的青眺,看不到天下的廣大,自以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們不如到東方(洛陽)的光武帝那里去尋找出路。”后來,馬援投靠了光武帝劉秀,在光武帝手下當了一位大將,竭盡全力,幫助光武帝統一天下。最后,公孫述被劉秀打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妄自尊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圓顱方趾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