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雞口,毋為牛后的成語故事

拼音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基本解釋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出處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蘇秦來到韓國游說韓宣惠王抗秦,他說:“韓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擁有最先進的弩機,士兵十分勇敢,可以一當面。如此強盛的國家卻要向秦國稱臣屈服讓人恥笑,俗話說:‘寧可當雞的嘴巴不要當牛的肛門。”宣惠王同意抗秦。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寧為雞口,毋為牛后)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