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寢忘食的成語故事

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
基本解釋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廢寢忘食的典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游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葉縣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后,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于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于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廢寢忘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盲人說象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滿山遍野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