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的成語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基本解釋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
出處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按兵不動的典故
(趙國國君的先人)準備攻打衛國,派史墨去衛國了解情況。
史墨到衛國后1年才回來,趙簡子生氣地說:為什么去這么久才回來?
史墨說:我對衛國情況作了詳細了解,所以耽擱久了些。現在衛國國君很開明,輔佐他的賢才又很多,國家治理得很好。攻打衛國還不是時候,我勸您不要輕舉妄動。
趙簡子聽史墨說得有理,便按兵而不動,等待時機。這個成語原來指掌握力量而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現在也比喻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按兵不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舉棋若定 | 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一鼻子灰 | 《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塵外孤標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
難上加難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所有上條陳一事,竟是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