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o tà shí dì
基本解釋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出處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腳踏實地的典故
司馬光,字君實,夏縣涑水鄉人,人稱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就是他主編的。這部巨著在我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馬光青年時代就喜好研究歷史,讀過不少史書。宋英宗時,他受命主編《通鑒》,前后十九年中,無時無刻不在努力鉆研,專心寫作。他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對許多章節都做了反復修改。全書編成時,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包括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宋神宗將這部書定名為《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三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京師,住在洛陽獨樂園。這段時間里,他常與邵雍一起聚談閑游。有一次,司馬光問邵雍:“你看我這個人怎么樣?”邵雍回答說:“君實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腳踏實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痛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奉命惟謹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經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