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之財(cái)?shù)某烧Z故事

拼音bù yì zhī cái
基本解釋不義:不正當(dāng);不合理。不應(yīng)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得的錢財(cái)。
出處漢 劉向《列女傳 齊田稷母》:“不義之財(cái)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不義之財(cái)?shù)牡涔?/h2>
古代齊國宰相田稷子把下官送給他的一些黃金孝敬給母親,母親覺得奇觀問他做了三年宰相就有這么多俸祿,難道就沒有開銷了?田稷子只好如實(shí)回答,其母告誡他作為士大夫應(yīng)該修身養(yǎng)性,不能貪這些不義之財(cái)。田稷子立即把黃金一一退回。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義之財(cái))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盈科后進(jìn) |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 |
月明如水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旁敲側(cè)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0回:“只不過不應(yīng)該這樣旁敲側(cè)擊,應(yīng)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進(jìn)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jìn)本退末,廣利農(nóng)業(yè)便也。”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玉卮無當(dāng)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dāng),有瓦卮而有當(dāng),君渴將何以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