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爭之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bì zhēng zhī dì
基本解釋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zhàn)略要地。
出處《周書 王悅傳》:“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必爭之地的典故
東魏被北齊取代,與西魏的戰(zhàn)爭連綿不斷。西魏宇文泰鞏固東邊疆土后就派大將王悅率軍攻占漢中。漢中城主楊賢投誠。王悅派人飛報達奚武說取漢中后要攻占白馬城,那是必爭之地,白馬能取下就能斷蜀兵的后路。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必爭之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nèi)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安內(nèi)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nèi)攘外之能。”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