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不平的成語故事

拼音fèn fèn bù píng
基本解釋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暫未找到成語憤憤不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憤憤不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焦頭爛額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
皆大歡喜 |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開門見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 |
堂堂一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過而能改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