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楚珠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nǚ chǔ zhū
基本解釋比喻次要的東西勝過主要的東西。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文浮于理,末勝其本,則秦女楚珠,復(fù)在于茲矣。”
秦女楚珠的典故
傳說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的女兒嫁到晉國時,有一位陪嫁婢女衣著華美,晉國人便認(rèn)為那婢女比新娘更高貴。有個人帶了楚國產(chǎn)的名珠到鄭國去賣,并為名珠做了一個精美的盒子,鄭國人不識貨,買了以后又把名珠還給賣主,只留下了盒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秦女楚珠)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td> |
發(fā)綜指示 | 《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fā)已斑白,風(fēng)流頓改?!?/td>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td> |
意氣風(fēng)發(fā)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fēng)發(fā)?!?/td>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xué)斗唇合舌。” |
陳言務(wù)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wù)去,戛戛乎其難哉!”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視微知著 |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