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tāo hài làng
基本解釋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暫未找到成語驚濤駭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濤駭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皆大歡喜 |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肝膽過人 |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粗服亂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
半夜三更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