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門晦跡的成語故事

拼音dù mén huì jì
基本解釋晦:隱匿。關(guān)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或動態(tài)。
出處《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
暫未找到成語杜門晦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杜門晦跡)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因材施教 |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撥云見日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xiàn)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fā)大財,結(jié)果卻一無所得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語不驚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