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求雨的成語故事

拼音jǐng gōng qiú yǔ
基本解釋祈求龍王降雨的迷信活動。比喻統(tǒng)治者體恤民情,順應民意。
出處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
景公求雨的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發(fā)生大旱,百姓錯過播種季節(jié)。齊景公召集群臣商議加賦求雨之事,晏子堅決反對景公求山神與河伯這些沒用的神鬼,要他親自走出宮去與百姓一道抗旱。景公聽從晏子的話,來到荒野察看民情,三天后終于下起了大雨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景公求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shù)募牢拇呷藴I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角巾素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