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基本解釋愣著不動;像只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呆若木雞的典故
《莊子·達生篇》中有這樣一個寓言:古時候人們很喜歡斗雞的游戲,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專門為國王訓練斗雞,準備參加搏斗。過了十天,國王問紀渻子:雞已經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國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斗的心理。又過了十天,國王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再過了十天,紀省子終于說差不多了,它雖然偶爾還叫幾聲,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國王于是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沒想到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還沒有交手就都掉頭逃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呆若木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鋪張浪費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要勤儉建國,反對鋪張浪費,提倡艱苦樸素,同甘共苦。”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