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起爐灶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òng qǐ lú zào
基本解釋謂事情遭受挫折后,再從頭做起。
出處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灶。”
暫未找到成語重起爐灶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重起爐灶)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甚一日 | 《新唐書 獨孤及傳》:“陛下豈遲疑于改作,逡巡于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喜笑顏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肝膽欲碎 |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雞胸龜背 | 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奚,大腹也。’今人謂匈(胸)腹間大者為奚匈,呼如雞匈,遂有‘雞胸龜背’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