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缽催詩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基本解釋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擊缽催詩的典故
南朝時期,齊竟陵王蕭子良常于夜間邀文人學士飲酒賦詩,刻燭限時,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蕭文琬認為這不是難事,就與丘令楷、江拱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要求缽聲一止就做成一首詩。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擊缽催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肝膽過人 |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心直口快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