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的成語故事

拼音kè jǐ fù lǐ
基本解釋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克己復禮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認為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實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弟子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克己復禮。”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克己復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挑三揀四 |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么不對!”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費盡心思 |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大名鼎鼎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魚死網破 |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
陽春白雪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