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狐之腋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hú zhī yè
基本解釋腋:指狐貍腋下的皮毛。一只狐貍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出處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的典故
春秋末期,晉國卿士趙國奠基人趙簡子十分喜歡周舍直言不諱。周舍曾經立于趙簡子門下三日三夜,說自己愿意效犬馬之勞。周舍死后,趙簡子每天只能聽到一遍頌揚與贊美之詞,他非常失望,認為眾多平庸之人不如周舍,就像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狐之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逆道亂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