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基本解釋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出處北齊 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典故
古時候有座城市,城門樓起了大火,不遠處池里的魚兒們張望著;“看出什么事了?”魚兒們問。“城門著火了。”一條魚說:“能救救就好了。”“該你什么事,多管閑事,咱們看熱鬧吧,我們在水里又燒不到咱們,快看呢,哈哈……”“你這樣幸災樂禍不好吧?”“那有什么的?”話音未落,一群軍兵來取水滅火,結果把水都提干了,剩下少許水又渾又臟。魚兒們苦不堪言。其中一條魚說:“自私的家伙,你還高興不高興了?”“好倒霉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余波未平 |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花言巧語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