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朽的成語故事

拼音sǐ ér bù xiǔ
基本解釋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yè)等長存。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
死而不朽的典故
公元前549年,魯國大夫穆叔奉命出訪晉國,晉國卿范宣子問他“死而不朽”的含義是什么。穆叔沒有回答,范宣子說他的祖先在各個(gè)朝代都是名門貴族,這就是死而不朽。穆叔則認(rèn)為只有好的德行、功業(yè)、言論才會(huì)死而不朽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死而不朽)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衣錦褧衣 | 《詩 衛(wèi)風(fēng)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fēng)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一時(shí)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shí)一刻如長年。”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zé)也,則吾進(jìn)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gè)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fù),其若可信。”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gè)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gè)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