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槍好躲,暗箭難防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基本解釋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于防備。亦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出處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暫未找到成語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明槍好躲,暗箭難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長噓短氣 |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說一不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肝膽欲碎 |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