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原的成語故事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基本解釋《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痹^學問工夫到家后,則觸處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應手。
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薄吨熳诱Z類》卷一百三十九:“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后有作時,左右逢原?!?/p>
暫未找到成語左右逢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左右逢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搜阅┞分y也?!?/td>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ā罚骸芭c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td> |
如臂使指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td>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td>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歸十歸一 |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td>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