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知足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fèn zhī zú
基本解釋安于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暫未找到成語安分知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分知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攀龍附鳳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