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附飽飏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fù bǎo yáng
基本解釋附:依附,歸附;揚:飛揚。不得志時即來依附,得志時便遠走高飛。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飏去。”
饑附飽飏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前燕王的兒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親秦王苻堅。苻堅十分隆重地迎接他。宰相王猛認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應該殺了他。苻堅不聽。權翼認為慕容垂是饑餓的老鷹吃飽了就會離開。后來慕容垂成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饑附飽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府之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
束手無策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開門見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汗牛充棟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親上成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