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儒陰釋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g rú yīn shì
基本解釋儒:儒家;釋:佛家。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出處清·皮錫瑞《經(jīng)學(xué)歷史·經(jīng)學(xué)復(fù)盛時代》:“祗及黃震與顧炎武,名為揚宋抑漢,實則歸心禪學(xué),與其所著《書林揚觶》,皆陽儒陰釋,不可為訓(xùn)。”
暫未找到成語陽儒陰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陽儒陰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及時應(yīng)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yīng)令的棉袍褂,預(yù)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憂喜交集 |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xí)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犀牛望月 | 《關(guān)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膽寒發(fā)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wù)呙也荒懞l(fā)豎,永為子孫之戒。”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fā)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zhèn)€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qiáng)之間,而不知為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