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若失的成語故事

拼音wǎng rán ruò shī
基本解釋心里總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東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樣子;若:好像。
出處宋 洪邁《夷堅志》:“次日,彷徨于案間,惘然如失。”
惘然若失的典故
東漢學者黃憲出身貧寒,從小學識超人,名士荀淑見了他發現14歲的他居然可以當他的老師。別人把黃憲與功曹袁閬比較,認為他超出袁閬。同鄉戴良目空一切,認為他比黃憲有學問,可是每次見面后總是悵惘失意,好像丟失什么東西似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惘然若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胸無大志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反復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