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基本解釋安:安穩(wěn);泰山:我國著名的高山;在山東省。像泰山一樣穩(wěn)固;形容事物十分穩(wěn)固;不可動搖。
出處西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p>
關(guān)國是當(dāng)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quán)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lǐng)地,加強中央的權(quán)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lǐng)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于是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wěn)固?!?/p> 但劉濞執(zhí)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于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公元前154年,劉濞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cè)、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lǐng)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余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枚乘因?qū)懥恕渡蠒G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后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于途中。
安如泰山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如泰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魑魅魍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xué),因留之?!?/td> |
滿天星斗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沒顛沒倒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zhèn)€清濁。”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fēng)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td> |
死要面子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td> |
殺手锏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四部:“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這兩句話拋出去,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啞口無言?!?/td> |
八荒之外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td>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