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鄰為壑的成語故事

拼音yǐ lín wéi hè
基本解釋壑:山溝;大水塘。把鄰國當作排泄本國洪水的深溝。比喻只顧自己的利益;把困難或災禍轉嫁給別人。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澤水。澤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以鄰為壑的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宰相白圭,他在國內大興水利,發展農業,他在治理洪水方面采取修筑堤壩,阻攔洪水流入國內。他驕傲地對孟子說他治水勝過大禹。孟子說大禹治水是以海為壑,而你是以鄰為壑,把洪災推給了鄰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以鄰為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