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出有名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ī chū yǒu míng
基本解釋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必有正當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師必有名。”
師出有名的典故
楚漢相爭時,劉邦趁項羽北上攻打齊王田榮時從陜西臨晉渡過黃河收服了魏王豹,接著占領洛陽城,新城縣董公建議他找一個兵出有名的理由,說項羽當年殺害義帝,舉哀三天,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劉邦。劉邦一舉攻下楚國的都城彭城。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師出有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突飛猛進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步文化的突飛猛進,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 |
倒栽蔥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個不提備,跌了一個倒栽蔥,把一個小孩子也丟在路邊啼哭。”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