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霧中的成語故事

拼音wǔ lǐ wù zhōng
基本解釋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五里霧中的典故
漢朝時期,成都人張楷會道術,能在晴天造出方圓五里的云霧。云霧迷漫,特別壯觀。關西的裴優能造三里云霧。他變賣家產到成都去拜張楷學藝不成,就造霧行竊,被官府捉住。他立即誣陷是張楷教他的。官府則為了搶功把張楷投入監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五里霧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澆風薄俗 | 唐 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憂喜交集 |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