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認顏標的成語故事

拼音cuò rèn yán biāo
基本解釋形容懵懂淺陋。
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錯認顏標的典故
唐朝時期,主考官鄭薰先生在評卷時,見到顏標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想顏標是顏真卿的后代,應該讓這個忠烈的后代作狀元。謝恩的那天,鄭薰才發現錯認了顏標。后來人們評論:“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錯認顏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撥云見日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處實效功 |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